烟筒山的传说
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埋葬了父亲福满的尸骨以后,靠打猎、挖参、采松子等为生。慢慢的,塔克世也长大了,就在兴隆店一家大财主家做长工。
在这个财主家,还有一个长工,叫王杲。两人经常在一起干活,处的非常近便。每天都要一起起早去烟筒山砍柴或者割草。每去,都看见山顶上有两位白须银发仙骨神态非凡的老翁在一块大方石上下棋。见他俩人来了,两位仙人都褰褰身,点点头,微微一笑。然后,专心下棋。
一天,塔克世有病了,王杲独自上山,见两位仙人仍在对棋。对王杲的到来,却视而不见,傍若无人。
王杲,因为两位仙人无礼,瞧不起自己非常不高兴。回来后,晚上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明天早晨再去,可以问一问”。
第二天早晨,王杲又独自上山割草,见两位仙人对棋,仍不理睬。就上前深施一礼,说:“吾与塔克世,同为人奴,何不理予?”仙人答曰:“世龙相也,尔草民耳”。说完,飘然不见。王杲十分惊疑。
晚上,回到家,又告诉妻子:“仙人说,塔克世龙相,吾草民。将来,塔克世的后代一定是一朝人王地主。你愿让咱们的子孙也占点光吗”?妻子曰:“愿,何以借助”。王杲曰:“嫁女与耳”。其先,妻因塔克世太穷,略有难色。后经王杲多方劝说,其妻方点头默许。
后来,王杲之女厄墨乞嫁塔克世,身怀有孕。怀十三个月乃生,时嘉靖三十八年(1559),产一男儿。生时,室内红光缭绕普照,香气四溢,取名努尔哈赤。他就是后金国开国皇帝清太祖高皇帝。
烟筒山棋盘石至今尤在。
(根据原伪满陵甲何长清及一些民间老人传说改编)
大青狗的传说与清永陵内崇犬的象征
传说,努尔哈赤十岁(明隆庆二年,1568)生母喜塔拉氏厄墨乞就去世了。继母纳塔氏待他很不好,遭受虐待。青少年时期,家道衰败,生活艰难,依靠采松子、挖人参、刨药材贩卖为生。经常出入抚顺、叆阳、宽甸、清河马市与明互市,交际很广。另外,他勤奋好学,懂得蒙、汉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久,他又离开家乡,投到辽阳李总兵麾下当差。李总兵让他专门喂马、喂狗和伺俸小妾梨花。
李总兵有两匹良马宝驹,大青马日行千里,二青马日行八百,还有一只非常听话的猎狗大青。努尔哈赤每天精心喂养大青马、二青马、大青狗,还经常给两匹马梳梳毛、挠挠痒,斗一斗大青狗,拍拍他的脑门。大青马、二青马见了他总是咴咴直叫,又嗅又拱。大青狗见了,更是又亲又打滚,非常亲热。努尔哈赤一走,大青狗总是跟在后边。总兵不在眼前,与梨花两人可以纵情嘻笑耍闹,有时还要亲热亲热。由于他干活勤快,又有眼力劲,很讨李总兵和梨花喜欢。
有一天晚上,努尔哈赤给李总兵洗脚,看见他脚心有三颗痦子,就问:“老爷,您脚心怎么长了三颗黑痦子呢?”李总兵听了,哈哈大笑,捋着胡须很得意的说:“这叫三星照命,顶上天星辰下界,要成就大事业。我就是凭着这三颗痦子做大官呢。你就不行了,无智草民啊。”努尔哈赤听了,说:“我脚心还长了七颗红痦子呢,不是还得侍候老爷吗?”李总兵听了一惊,说:“真的吗?快脱下鞋来给我看看。”努尔哈赤脱下鞋袜给李总兵和梨花看,李总兵看了,忙说:“好,好,好。”洗完脚,让努尔哈赤回屋睡觉去了。
努尔哈赤走了以后,李总兵笑着对梨花说:“前几天,皇帝下了道圣旨,说钦天监夜观星相,在辽东地区天空紫薇星出现,五彩光普照,应混龙出世,要夺天下,让我限期捉拿送京。这几天正愁无处寻找,谁知就在眼前。努尔哈赤脚心有七颗红痦子,这叫脚踏七星,贵不可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天一早,我就派人捉拿,亲自押送进京请赏。”
梨花听了,非常着急,好歹伺侯李总兵睡着了。她悄悄走到努尔哈赤房里,推醒努尔哈赤,告诉了李总兵要抓他送京请赏的事。经过一番商议,两人一起逃走。努尔哈赤说:“这次逃出去,你就是我的人了,如果以后我真的做了皇帝,就封你做皇后正宫娘娘。”他们偷偷的来到马棚,牵出大青马和二青马。出了花园后门,努尔哈赤骑上大青马和二青马。出了花园后门,努尔哈赤骑上大青马,梨花上了二青马,快马加鞭,飞逃而去。大青狗也紧随其后,狂奔飞驰。
李总兵一觉醒来,一摸身边无人,睁眼一看,梨花不见了。急忙喊人去找。回报说梨花夫人和努尔哈赤、大青马、二青马、大青狗都不见了。李总兵说:“一定是逃跑了,赶快集合人马追赶。”
努尔哈赤与梨花跑着跑着,天已放亮。看看前面一个大烂泥坑,努尔哈赤双腿一夹,猛加一鞭,大青马一跃而过。可是,二青马没越过陷进了泥潭里。努尔哈赤下马,把梨花拽上岸来,二人弄了半天,怎么也没把二青马拽上来。这时,看见后边尘土飞扬,听到喊声连天,知道李总兵的追兵赶上来了。二人只好合乘一马,带领大青狗又跑。
大青马跑了一夜,又二人同骑,渐渐的慢了下来。李总兵的追兵也越来越近,双方已能互相看到了。梨花说:“大青马驼着咱们两个人,跑的太慢,这样会被他们抓住的。让我下去,你一个人骑马逃出去吧。”努尔哈赤说:“不行,我不能舍弃你。”梨花说:“那我们俩都完了。不如舍弃我,你逃出去。将来得帝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了。”说完,猛劲一挣。努尔哈赤猝不及防,急忙拽了一把,没有拽住,梨花栽下马来。这时,追兵已到近前,努尔哈赤无能再救,梨花被捉,送回总兵府。努尔哈赤只身催马急奔,大青狗尾随不舍。跑啊,跑啊,钻进了一片大苇塘。在越过一个水泡子时,马失前蹄,大青马进了烂泥塘。大青马劳累过度,怎么也爬不出来了,连累带憋死去了。努尔哈赤也摔昏了,大青狗把他拽出了烂泥塘,拽到一个芦苇密集的地方藏了起来。
李总兵带兵赶到苇塘边,派兵到苇塘找了一会,没有找到,就放起了大火,想把努尔哈赤烧死。乌烟滚滚,火势熊熊,很快烧到了努尔哈赤身傍。大青狗先是左扑右滚,由于火势越来越猛,无济无事,他就跳进烂泥塘,滚了一身泥水,跑上岸,在努尔哈赤身傍转圈打滚灭火。这样往反数百次,火也灭了,它也累死了。
大火一过,被烧死的野兽的气味召来了一大群乌鸦,落在努尔哈赤和大青马、大青狗的身上。李总兵及追兵一看,一片荒野被烧成焦土,天空乌鸦成群结队,此起彼伏,哇哇直叫,似乌云一般,遮住了太阳,互相争食烧死的野兽。他们心想,努尔哈赤一定被烧死了,现在乌鸦也正在啄食他的尸体呢。看看无所发现,也就收兵回府了。
努尔哈赤醒来,借着夕阳,看看周围火烧的残景和满身泥水累死身傍的大青狗,又看看累死烂泥塘的大青马和漫天哇哇叫的乌鸦,明白了发生的一切,不觉黯然泪下。他跪在地上,对天起誓说:“大青狗啊,大青马、二青马啊,神鸟乌鸦,是你们救了我。梨花夫人,你的大恩大德,天高地厚,我努尔哈赤永世难忘。有着一日,我登基做皇帝之时,一定教我的子孙世世代代纪念你们,永世相传。”说完,叩了三个响头,起来回到了老家赫图阿拉城。
李总兵回到总兵府,严刑拷打梨花夫人,把她的衣服都扒光了。拷问了一气,累了,就回屋休息了。梨花乘其无人,挣开绳索,上吊死了。
后来努尔哈赤打败了明王朝,当了皇帝,开创了大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满族故乡和一些满族集居的地方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大青马救驾、乌鸦救驾、大青狗救驾和歪里妈妈(梨花夫人)的故事。满族至今仍保留着不吃狗肉、不带狗皮帽子;如有的吃了狗肉,不准拜见祖先,或者喝面碱水洗了肠子才准回家拜见祖先;在宫庭院内和满族院内都要竖索罗杆子,逢年过节,都要在索罗杆子上锡斗里装上米、肉,让乌鸦来进食,不准打乌鸦等习俗。在宫庭里和满族人家要供歪里妈妈偶像,因梨花夫人死时没穿衣服,一般满族人家都供在门后,过年祭祀时不点灯,叫背灯祭。在葬努尔哈赤的清福陵还设有大青马、二青马的石像生等等。
在清永陵内,表现尊犬、崇犬的象征有二处。一处,在启运门东山墙外侧歇山坡遮当处,有一幅沥粉素描壁画,长约1.2米,高约0.8米,一条腾云驾雾的行龙,由北向南奔腾,龙身上驼着一条奔驰的大青狗,狗奔跑回头而望,栩栩如生。这种将大青狗置龙身之上的作法可谓崇犬致极,绝无仅有(1982年大修时发现)。另一处是四碑亭石劵门左右两块角柱石正面的浮雕坐龙,龙首、龙须、龙鳞、龙身,龙爪却似犬爪。前爪,一爪触地,一爪上举,托耍火珠,臀部坐地,好似一条坐地戏耍火珠的犬,非常逼真。图中上部火焰、祥云缭绕;下部有陡峭的山石,石上还生出几棵参花。这是将犬龙化了的崇犬象征。
解密清朝兴衰的风水龙脉
景祖显祖缘何迁出又迁回?
在永陵的历史上,有一段清朝其他任何陵寝都没有的特殊经历,那就是景显二祖及其皇后从永陵迁出34年后,又再度迁回了永陵。二祖为什么要迁出永陵?
满族一向有崇敬祖先的优良传统。天命七年(1622年)初,努尔哈赤攻取了辽阳以后,以辽阳城大且破旧,不易防守为由,废弃不用,另在辽阳城东五里的太子河畔营建新都,定位国都,命名“东京”。迁都东京后,为了祭祀方便,努尔哈赤在东京城北四里的杨鲁山营建了新的山陵,因邻近东京,故称东京陵。
山陵建成后,天命九年(1624)四月初一日,努尔哈赤派族弟前往褐图阿拉展拜祭祖陵,并将葬在那里的先祖,后妃们迁到了新建成的东京陵。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又敕封杨鲁山为“积庆山”,岁时以祭,长年不辍。
清永陵被誉为关外第一陵,这里葬着清王朝的六位祖先。
与沈阳市境内的昭陵、福陵统称为关外三陵。
时隔34年后,为什么将景、显二祖又迁回了清永陵呢?其实早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十六日,以议政大臣鳌拜为首的一些大臣上书顺治帝说:“兴京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自克取辽阳后迁至东京,原以便展谒,申祭飨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兴京皇陵风水实系第一福地。请仍迁景祖、显祖陵于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旁、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祥攸萃,宜如所请,将各陵界内坟墓、房屋俱应迁移。被圈地亩应交户部拨补。”顺治帝福临认为整拜的这个建议不可行。他在奏章上批阅说:”东京二陵自大祖、太宗时择吉恭迁,安奉已久,展谒致祭,孝慕可申。今以地理之言,又议迁移,恐未合理。况本朝诞膺天眷,国运昌隆。移陵东京之后,肇基一统,垂裕万年。言平福地允惟至善。至于周围界内臣民坟墓安集已久,议令改迁,亦属未协。其另议以闻。”福临否定了鳌拜的建议。但过了一段时间,鳌拜等人又旧话重提,再次建议迁回二祖,他们的理由是“陵寝风水所在,今议将东京二祖陵迁附兴京,于理为协。”。这次福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采纳了这个建议。于顺治十五年九月初八日将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迁回兴京陵。随二祖一同迁走的还有武功郡王礼敦、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鳌拜等人两次上书将二祖迁回永陵,提出的理由都是认为永陵实乃第一福地。那究竟永陵的风水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葬书》曰:“土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齐,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西北一公里处,龙祖为长白山,龙祖从东北转北再转东南逶迤而行,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永陵龙前呼后拥,龙行有如巨浪蜂拥,气势非凡,到头开肩展开金水连珠帐,左右二缠护龙护送到头。穴星为巨门星体,穴星正顶下脉,到山脚现孩儿脑,开口吐唇,左右龙虎均称,结为巨龙含珠之穴。永陵之龙,形势俱佳,具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四周群山朝拱,众水朝宗,前方若百官朝揖。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穴前明堂开阔宽平,天门开而地户闭;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罗列。午方烟筒山,巍峨而雄伟。寅方天马星秀,禄马贵人方秀砂耸起。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更加神奇的是,“青龙,白虎,近案”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玄而又玄的是永陵后山有十二星峰中,中间三个星峰最高,此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之鼎盛正相对应。嘉庆以后,清朝逐渐衰落;最后一个星峰隐约难见,几乎不能称其为峰,第十二个皇帝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亡国之君。
这一切,是纯粹的巧合,还是风水真的如此不可思议?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或许真的是一种天意。
清朝发迹的风水传说
清朝发迹的风水传说——清永陵
九牧林医家导读:博主曾有幸于在2004年12月份,组团到辽宁等地考察,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在沈阳、抚顺等地,到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参观考察游览。那时,刚巧在五个月前的7月1日,清永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博主就清朝发迹的风水与传说,整理与朋友们共欣赏。
一、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
清永陵位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座落在永陵镇西北一公里之启运山南麓。陵寝依山面水,四周群山拱卫,众水朝宗,山环水抱,风景壮观,交通方便,气候宜人。
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初盛京三陵之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兴京陵为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这里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顺治五年清世祖福临追封孟特穆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并追封礼敦为武功郡王,塔察篇古为恪恭贝勒。
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陵寝总占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陵前有八百多米笔直的参拜道。参拜道的南端东西两侧,及参拜道的北端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下马石碑。陵寝建筑,黄瓦红墙,琉璃瓦顶。形制简陋、朴实无华。陵山、享殿、方城门皆冠名“启运”以示满族发祥于此,清朝肇基于此。前院内并列四皇帝,四皇后圣德神功碑楼是清帝陵寝中的特例。小木作硬山式正红门别具满族特色。碑楼“坐龙”石刻为清帝王陵中仅见。君臣一陵、四帝后聚葬亦为中国帝王陵葬制中所罕有。建筑早、规模小、墓主多、辈分高、形制简、特色浓是清永陵的主要特征。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
记得好象是《地理原真》书上,有句这样的话:“自古以来,出圣出贤尽在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
概观中国历史,王朝更替之际多有风水逸话伴之先后,而出现在“真命天子”左右的“王气”或“天子之气”更是频出不穷,王朝的正统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这种“天命”观念所支撑的。
当年秦始皇深谋远虑,得知五百年后金陵之地将出现“天子之气”,于是掘山断脉,以扑灭该地所孕育的山川灵气;刘伯温望天相,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新王朝的创建是以否定旧王朝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需要暂时割断历史的连续性,而连续性的断绝又代表了新王朝正统性的丧失。于是,为了确定正统,重新建构历史合理性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个合理性就是所谓的“天命”标志——“天子之气”,亦即风水。
当年被汉人们称为异族王朝的清朝,当然不会忘记援用风水说和天命说来主张其正统地位,也许正因为是异族,就更需要强调它在中国王朝谱系中的历史连续性。主张这种天命说的风水故事,主要靠传说和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民间,而在正史《清史稿》中却几乎不见其踪影。口头传承有时会转化为文字记录,并作为王朝历史的一部分被人们传播,被人们所记忆。而当这个记忆被引申到政治场域时,它便会由“多声道”切换为“特权化了的被控制的记忆”。
在与风水相关的这种历史记忆,不是在生活实践的场域,而是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中被唤起的,在这种情境下,风水从以往的“迷信”话语中解放出来,扮演着一个创造“传统文化”的助手角色。而对满族而言,“传统文化”始终伴随着征服王朝的历史性特征。
今天,我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历史记忆就被人们重新唤醒,无形的记忆变成了具体有形的“神树”或赫图阿拉城的宫殿,而“风水宝地”,如今也成了满族认同的依据之一。
二、清永陵神树传说
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与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他怕混龙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风水先生到东北破除100条龙脉。他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发现龙脉,就在龙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沟,意思是割了龙首,或在龙头上压个小庙,以表示镇住了龙气。就这样,他们一连破了99道龙脉。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他想,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谁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回京复命去了。
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祖先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于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走下来,打算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烟囱山下,见天色已晚,就住进附近一个小店。可是,店主人见他身背骨灰匣,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店。无奈,他只好背着父亲的骨灰匣走出小店,来到龙岗山脚下,见有一棵大榆树,树干离地三尺分叉,于是便把骨灰匣放在上面,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第二天,他来取骨灰匣想继续走路,可是却怎么拿也拿不下来,越使劲越往里长。一着急,他急忙借来一把斧子,想把树杈劈开,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树竟流出几滴血来。他赶紧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了看大榆树,又看了看周围的山形地势说:“这儿是块风水宝地,前有呼兰哈达(烟囱山)相照,后有龙岗山相依,龙岗山有12个山包,你家里将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违,你就把尸骨葬在这里吧。”原来,那条“悬龙”正盘在这棵大榆树上,被努尔哈赤的祖先给压中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长白山,把部落迁到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住了下来。后来,努尔哈赤以父祖被害为由,发布“七大恨”起兵,他东征西讨,真的打败了明朝,做了清王朝开国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龙天子。
此题材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辽宁省新宾地区,上述故事不但导游给我们讲解,考证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新宾满族研究所编《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上记得非常详尽。
民间流传更多的故事版本,背尸骨占风水的主人公,并非努尔哈赤祖父,而是努尔哈赤本人。
我们听了,也作了考证,注意到故事主人公虽说祖父,但没有出现具体名字,整个叙述是围绕着努尔哈赤展开的。这说明,该传说的记忆核心不是“祖父”,而是“努尔哈赤”。
故事龙岗山,就位于清永陵后面的启运山,从远处望去,确实可见蜿蜒起伏的12个山头。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长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李敦、叔父塔察篇古。
据说,1599年(万历26年)陵墓建成之初只葬有福满一人的遗骨,其它都是1659年(顺治15年)从辽阳东京陵迁来的。从这点看,故事版本更接近于“史实”。而民间流传的努尔哈赤葬父之说,虽不符合史实,但与前者相比,在百姓中流传更为广泛。
《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是随着旅游开发工作的展开,于1999年编写而成的,其内容多取自当地的民间传说。也许是编者在采集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了上述事实而加以修改的。例如,在沈秀清、张德玉主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中的“神树”故事中,葬父于悬龙之上的主人公就是小罕子(努尔哈赤的爱称),在参观考察中,收集到的几个故事版本,也具有同样内容。
1779年(乾隆43年)乾隆帝第三次东巡祭祖时,曾经将这棵榆树封为神树,并写下《神树赋》一篇。乾隆御笔《神树赋》石碑现保存在永陵的西配殿内。如果说在此碑文之前,关于榆树盘悬龙、努尔哈赤占风水的故事只是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的口碑记忆的话,那么乾隆御笔碑文的出现便意味着口碑记忆到文字记忆的转化,或者是从民俗记忆到权力支配者记忆的转化,同时它也代表了口头记忆变成历史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据传,1863年枝繁叶茂的大“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而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谢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半个多世纪以后,“神树” 再次被吹入了生命的气息,曾经被人遗忘的永陵重新开始受世人的瞩目。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下展开的辛亥革命,将满族等同于清王朝,满族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逐步好转,文革后随着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1985年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于辽宁省新宾县诞生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制定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计划,当时利用的主要是包括永陵、赫图阿拉城(1616年努尔哈赤为后金所建的都城)在内的清前史资源。永陵文物管理所“为了满足广大满族人民的愿望”,在启运殿又栽了一棵榆树,名曰“瑞榆”。
如果说“神树”曾经是清朝命运的象征的话,那么这棵新的“瑞榆”便可谓是当代满族命运的象征了,如今,它正亭亭玉立地在矗立在永陵启运殿的后山坡之上。
清永陵于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永陵和赫图阿拉城的风水
努尔哈赤(或其祖父)授天意将先祖遗骨葬于永陵,从风水角度来看,永陵自然是一个山青水秀,“王气葱郁”的吉壤。
精通风水的同行朋友说,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
清永陵前方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
朋友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
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努尔哈赤当年建立后金政权时,首先设都城于赫图阿拉,故此地又称后金第一都。据民间传说,努尔哈赤最初在离赫图阿拉几公里远的费阿拉城建了一座城堡,但是在那里每天都发生一些不顺心的事,努尔哈赤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问其缘由。风水先生道:“罕王爷,您每天仔细听听,看有没有鸡叫声,如果有,那便是您应该去的地方。”
一天早上,从鸡冠山的北边果然传来了响彻云霄的鸡鸣声,努尔哈赤相信了风水先生的话,带着家人和官兵到达此地,重新修建都城,此地即赫图阿拉城。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周围其它女真部落,并于1616年创建了后金政权。
关于赫图阿拉的好风水还有另一个传说。
有一天,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到赫图阿拉的一个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两个道士也在那里。道士们对主人的盛情款待感激不尽,便向他们道出了一个秘密:“此乃非寻常之地。城北两个莲花池为神龙二目,八月十五莲花盛开之时,你可将祖先遗骨掷于莲花之上,花瓣即会闭合,如此,你的后人便会成为天下之王。”塔克世听罢此言,赶在那个村民之前将自己祖先遗骨投掷于莲花之上。只见满池的莲花含羞般地收起那鲜美的花瓣。村民来迟了一步,就这样,好风水被塔克世抢走了。努尔哈赤后来成为后金国的大汗,就是因为其父塔克世占了好风水。
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的选址,是风水先生所预言的结果,清朝之前身后金国创建的必然性也由风水得到了证实。于是,清王朝的正统性在赫图阿拉城又一次找到了有力的依据。关于努尔哈赤祖先遗骨埋葬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而在此重要的是这些传说所具有的隐喻性效果。
风水先生提到的“神龙二目”(两潭荷花池)于日俄战争期间遭到俄军大炮的轰击,导致莲花池决堤,池水流出城外。1999年“恢复”赫图阿拉城时,首先恢复了“神龙二目”,以确保赫图阿拉的好风水。
四、赫图阿拉城内的“神龙二目”
饶有兴趣的是,赫图阿拉城的复原工程自始至终有一位风水先生参与其中。手拿堪舆古籍和罗盘,在建筑工地上四处奔忙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赫图阿拉城原来是一个普通村庄,村子里原来有81座大小庙祠分散于村庄各个角落。施工开始后,全村居民搬迁异地,整个村庄一夜间被夷为平地,这些庙自然也不能幸免。据说,此后,工地上经常发生事故,比如,卡车出故障、经常有很多人出现头晕目眩现象等等。风水先生认为这是原来住在庙里的胡仙(狐狸)、黄仙(黄鼠狼)、长仙(蛇)、蟒仙等在作祟,于是,经头领批准,在城内一个角落修建了一座 “万神庙”,以便安置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游荡的神灵。
赫图阿拉城是新宾满族自治县利用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开发旅游的重要一环。民俗知识在“传统文化”名义下开展的旅游开发中,获得了重要的位置。
在这里,风水实践由日常的生活实践转为创造传统文化的实践,通常被禁止的各种“迷信活动”在这个特殊的空间获得了合法性。
由此可见,标榜“传统文化”的观光地,有时是允许暂时脱离国家意识形态的非日常空间。
五、風水力量种种
长白山为东北最高的山脉,龙气旺盛。中国历史上的金朝、清朝就是兴发于这里。清永陵为长白山来龙,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最后在苏子河畔形成一个有十二个山包,长约数公里的龙脉,在龙脉的东部结一龙穴宝地。努尔哈赤的祖坟清永陵就位于这里。
永陵背靠启运山,前朝烟筒山,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堂局苏子河如玉带环抱,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在考察参观中,有幸与风水师同行,结合工作人员解说,了解和目睹清永陵启运山龙脉,从西部的龙头到东部的龙尾大大小小的山峰总共12座,与清朝有12帝相吻合。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
清永陵前方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令人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
在风水界有种说法,人死后一旦火化,就没什么风水灵力了。通过清永陵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火化后的骨灰,还是有很大的风水力量的,不可轻视。
关于神树,乾隆皇帝曾有题词。该神树后来于同治二年七月十三日,被一场暴风骤雨刮倒。后人就在原神树的位置新栽榆树一棵。
后人把这些加以形象的说明,说山峰高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长,山峰低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短,山头高低代表了各代的兴旺程度,回顾清朝历史,居然一一对应。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冥冥宇宙之中的一种无形的必然,请诸位朋友评说。
今天,满族被定位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成员之一。在“传统文化复兴”之风盛行之际,很少有过关于何为满族传统文化的真正讨论。
不管其构成如何复杂,清朝作为“异族王朝” 装点了中国帝国史的最后一个篇章,这个“异族”指的当然是“满族”。对于将自身认同诉诸于王朝历史的满族而言,他们的传统文化恰恰是他们的“源自历史的文化”。而对于地方政府和满族精英而言,再现辉煌的王朝史可能比恢复正在消失(经常是不得不在地下活动)的萨满教要重要得多。
其实,从某种意义说,满族已超越“少数民族”的框架,作为清王朝谱系承继者的身份出现,而王朝的正统性,就是意味着满族谱系的正统性,天命说与风水说,作为其有效依据深深地刻印在满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清朝宫殿风水益战事毁内院图
后金兴建的皇宫,遵循着一种“一殿居正中,十亭分左右”的建筑布局。“十亭”就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和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篮、镶蓝“八旗亭”,统称“十王亭”。这种布局,在中外古今帝王宫殿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是当时以满族为体的八旗组织政体在渗透五行学问的宫殿建筑文化上的生动体现,也是沈阳故宫中满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
“十王亭”并不只是一种表明政权关系的摆设,还有着自己的实用功能。清太宗时期,八旗的办事机构就分别设在各期亭中。如果说大政殿是整个国家的“衙门”,那么八旗亭便是各旗的衙门。在大政殿举行大型庆典和筵宴时,八旗官员都要在自己所属的旗亭前列坐,参加典礼或宴会。因为这两项在陪都盛京进行的特殊礼仪,八旗亭成了沈阳故宫建筑中唯一在清入关前后都连续使用的地方。
清朝入关以后,按照朝廷礼仪,到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陪都盛京(公元1634年,未了沈阳建筑的胸围和国运的昌盛,皇太极下令改沈阳为“谋克敦”,汉语意思是兴盛的意思。所以沈阳又被称为“盛京”)官员也要象入关前一样,来到八旗亭前,面向大政殿内空荡荡的宝座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留都”人们向皇帝祝贺节日,称为“摇拜朝贺”。
八旗亭的排列更是大有学问,在清代,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驻防守土,一般都是两黄居北,两白旗居东,两蓝旗居南,两红旗居西。沈阳故宫八旗亭的排列也是按上述方位排列的,只不过是为了整齐美观,把东测的两白与西则的两红分别向前移到了与翼王亭和南北两旗亭呈八字学形的一条进线上了。
八旗如此排列,完全符合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按着五行学说,北方黑(蓝色和黑色都称为青色,白天的大海为蓝色,而夜间的大海则为黑色,故而蓝与黑色有某种互通关系)色属水,南方红色属火,西方白色属金,东方绿色属木,中央黄色属土。
八旗如此排列,完全符合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按着五行学说,北方黑(蓝色和黑色都称为青色,白天的大海为蓝色,而夜间的大海则为黑色,故而蓝与黑色有某种互通关系)色属水,南方红色属火,西方白色属金,东方绿色属木,中央黄色属土。
八旗方位的设计者,就是依照这种说法,把象征土的两黄旗放在北面去克北方所属的水;把象征水的两蓝旗放到南面去克南方所属的火;把象征金的两白旗放在东面去克东方所属的木;把象征火的两红旗放在西面去克西方所属的金。这种精心设置的安排寓意着八旗劲旅的西面八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然而“一殿十亭”的建筑特色,也存在它的消极诱导,这是设计者所未能料想到的,此正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名言。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十王并立”,所以在清代皇宫内院中的争权夺位的故事就更格外显得惊心动魄。自老汗王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宫里的“一王扳倒众王”的一幕幕闹剧便接连不断。
八旗方位的设计者,就是依照这种说法,把象征土的两黄旗放在北面去克北方所属的水;把象征水的两蓝旗放到南面去克南方所属的火;把象征金的两白旗放在东面去克东方所属的木;把象征火的两红旗放在西面去克西方所属的金。这种精心设置的安排寓意着八旗劲旅的西面八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清朝皇帝的死因与风水有关
清朝历史如果从清太祖努尔哈赤算起,到清宣统为止,一共12个皇帝,共296年,如果从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算起到宣统一共是10个皇帝,共有268年的历史 。中国皇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始皇帝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2132年,共有492个皇帝。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开始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四朝。而明朝和清朝皆定都在北京,明朝前后共有16位皇帝,进北京的共有14位皇帝。清朝共有12位皇帝,进北京的有10位皇帝。
但是明清两朝居住在北京的二十四位皇帝中, 其大多数皇帝早夭,引起人们各种猜测,众说纷纭,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从风水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明清两朝皇帝大多数早夭。
要论及风水问题必须要从紫禁城说起,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就进入了紫禁城中。中国历代的皇家都很讲究风水问题,清朝也不例外,对于紫禁城的风水问题也是用过了一番心思 。大家可以从各种资料中了解到紫禁城中的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是有讲究的,无不是按照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的理论建造的,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虽然统治阶级可以控制天下的所有英才,来为他建造自认为最高等级的风水作品,但是为了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以及过分的追求静态的对称平衡。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皇宫一定要在正南方向开门,这样一来整个皇宫的气场就会发生改变,按照《易经》中的“ 八爻八卦图 ”的规律,开正南门的建筑中《乾》卦所代表的人物的气场就会受到克制,因为乾卦所处的位置是离卦的先天卦所处的位置,如果开正南门的话,正东方的乾卦就会受到来自南方的火气所克制,因为乾卦代表君王和一家之主,所以皇宫开正南门是大为不吉利的建筑方式 。另外,在《易经》中乾卦还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及男人和阳刚之气,开正南门乾卦就受克制,克制的意思就是不利的含义,所以整个皇宫之内尽是失去男性器官的太监居住和大批的宫女居住,一片阴盛阳衰的局面 。仅凭着皇帝这么一个真男人,怎么能抵挡住成千上万的阴人(宫女、皇后、太监等)之气呢?具体学理见下图:
从上面的图形中可以看出开正南门的建筑物的气场分布中,只有正北方(生气方)和东南方(天医方)及西南方(延年方)是最佳气场(这是以建筑物的中心点来计算的)。因为紫禁城是开正南门的建筑物,所以代表君主的《乾》卦受到来自南方的《离》卦的火气克制,对于居住其中的皇帝是非常不利的,就造成了清朝历代皇帝早夭的局面。那为什么皇帝身边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易经》中的八爻八卦图在过去流传不是很广泛,知道的人很少,更谈不上去应用了,假设皇帝身边的人不懂八爻八卦图就不可能知道开正南门会克死皇帝这个道理。
二是假设皇帝身边有知道八爻八卦图的人,并且还会应用。但是因为毕竟知道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还会是用传统的风水术来建议皇帝的,如果他讲出来会因为不符合众人的利益而遭到排挤的,所以它既便是懂也不敢讲出来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说皇帝身边根本就没有懂八爻八卦图的人,所以他们不知道开正南门能克死皇帝。”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古代的皇帝都是可怜的,自认为掌握了天下的智慧和人才,其不知也正是这些人才害死了他。可悲可叹!所以说,流传很广泛的不一定就是真理,大家都这样说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每当我游览紫禁城的时候,看到那些导游在为游人和外国的游客讲解紫禁城的风水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到一阵悲哀,悲哀的是为什么真相不被人知道呢?无论紫禁城的风水做到了多么的符合《易经》中的多少个细节,但是为什么紫禁城的风水在最大的问题上面却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呢?这个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是误国误民,克尽了皇族所有男人的雄风,最后偌大一个清朝政府要靠一个女人来执政(慈禧太后),最终是走向了灭亡。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风水上的原因是我们不可不正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紫禁城的风水没有问题的话,每一个皇帝身体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清朝历史上就不可能只有10个皇帝了,可能会有多个皇帝,那么朝代的年限也就不只是二百多年了,这样算下来清朝的历史就有可能延续到六百多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笑话呀?在一个风水学问的发源地,竟然存在着皇家风水错误的这么一个大问题,并且导致一个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假设清朝的皇帝都能有我国现代领导人的寿命,那么清朝的统治时期是不是就会达到六七百年的时间了,从清朝建国开始算起到我国目前时间2005年来统计,共有361年。如果清政府的风水没有问题的话,如果清政府不***的话,那么清政府最少有六七百年的天下,那样的话我国现在的国运就是清政府的延续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现在的国运必定要比清政府强很多,因为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高潮期和低谷期的,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解放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国现在的国运昌隆,就连领导人的寿命都很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好在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在伟大的毛主席英明领导下,没有进入紫禁城,才免遭风水的迫害。所以,新中国的领导人都是很长寿的。然而,这样一个笑话的翻版在今天却还在民间上演着, 由于近二十年来的开放搞活,风水热又兴了起来,由港台地区和东南亚不断传入所谓的真传风水术,在民间正广泛的流行着,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骨子里去了。在民间有人故去了都要请阴阳先生或者风水先生给寻一块风水宝地,以安葬亡人。几乎每一个商人开业都要请一位风水先生给指点指点,或者每买一处房子都要请人给看一看,这些人的做法本无以后非,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风水之说毕竟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过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的风水术是不是假的,能否给你带来好运。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普遍流传的风水术都是伪术,都是经过一些人有目的的修改过了的风水术。如果任由这些伪术随意流传的话,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运气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首先人民的身体素质下降了,男女比例失调了(因为坏风水会损男丁),人民的道德水准下降了,长此以往整个民族就会衰落下去。所以,在此我呼吁整个社会应该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风水问题,千万不要小视了风水这个社会问题。应该组织研究团体,从真正意义上去研究风水的实用性与学术性。摒弃那些传统风水学中的糟粕学说,正本清源,还风水学一个本来面目,使水学真正能为国为民发挥出作用来。
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埋葬了父亲福满的尸骨以后,靠打猎、挖参、采松子等为生。慢慢的,塔克世也长大了,就在兴隆店一家大财主家做长工。
在这个财主家,还有一个长工,叫王杲。两人经常在一起干活,处的非常近便。每天都要一起起早去烟筒山砍柴或者割草。每去,都看见山顶上有两位白须银发仙骨神态非凡的老翁在一块大方石上下棋。见他俩人来了,两位仙人都褰褰身,点点头,微微一笑。然后,专心下棋。
一天,塔克世有病了,王杲独自上山,见两位仙人仍在对棋。对王杲的到来,却视而不见,傍若无人。
王杲,因为两位仙人无礼,瞧不起自己非常不高兴。回来后,晚上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明天早晨再去,可以问一问”。
第二天早晨,王杲又独自上山割草,见两位仙人对棋,仍不理睬。就上前深施一礼,说:“吾与塔克世,同为人奴,何不理予?”仙人答曰:“世龙相也,尔草民耳”。说完,飘然不见。王杲十分惊疑。
晚上,回到家,又告诉妻子:“仙人说,塔克世龙相,吾草民。将来,塔克世的后代一定是一朝人王地主。你愿让咱们的子孙也占点光吗”?妻子曰:“愿,何以借助”。王杲曰:“嫁女与耳”。其先,妻因塔克世太穷,略有难色。后经王杲多方劝说,其妻方点头默许。
后来,王杲之女厄墨乞嫁塔克世,身怀有孕。怀十三个月乃生,时嘉靖三十八年(1559),产一男儿。生时,室内红光缭绕普照,香气四溢,取名努尔哈赤。他就是后金国开国皇帝清太祖高皇帝。
烟筒山棋盘石至今尤在。
(根据原伪满陵甲何长清及一些民间老人传说改编)
大青狗的传说与清永陵内崇犬的象征
传说,努尔哈赤十岁(明隆庆二年,1568)生母喜塔拉氏厄墨乞就去世了。继母纳塔氏待他很不好,遭受虐待。青少年时期,家道衰败,生活艰难,依靠采松子、挖人参、刨药材贩卖为生。经常出入抚顺、叆阳、宽甸、清河马市与明互市,交际很广。另外,他勤奋好学,懂得蒙、汉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久,他又离开家乡,投到辽阳李总兵麾下当差。李总兵让他专门喂马、喂狗和伺俸小妾梨花。
李总兵有两匹良马宝驹,大青马日行千里,二青马日行八百,还有一只非常听话的猎狗大青。努尔哈赤每天精心喂养大青马、二青马、大青狗,还经常给两匹马梳梳毛、挠挠痒,斗一斗大青狗,拍拍他的脑门。大青马、二青马见了他总是咴咴直叫,又嗅又拱。大青狗见了,更是又亲又打滚,非常亲热。努尔哈赤一走,大青狗总是跟在后边。总兵不在眼前,与梨花两人可以纵情嘻笑耍闹,有时还要亲热亲热。由于他干活勤快,又有眼力劲,很讨李总兵和梨花喜欢。
有一天晚上,努尔哈赤给李总兵洗脚,看见他脚心有三颗痦子,就问:“老爷,您脚心怎么长了三颗黑痦子呢?”李总兵听了,哈哈大笑,捋着胡须很得意的说:“这叫三星照命,顶上天星辰下界,要成就大事业。我就是凭着这三颗痦子做大官呢。你就不行了,无智草民啊。”努尔哈赤听了,说:“我脚心还长了七颗红痦子呢,不是还得侍候老爷吗?”李总兵听了一惊,说:“真的吗?快脱下鞋来给我看看。”努尔哈赤脱下鞋袜给李总兵和梨花看,李总兵看了,忙说:“好,好,好。”洗完脚,让努尔哈赤回屋睡觉去了。
努尔哈赤走了以后,李总兵笑着对梨花说:“前几天,皇帝下了道圣旨,说钦天监夜观星相,在辽东地区天空紫薇星出现,五彩光普照,应混龙出世,要夺天下,让我限期捉拿送京。这几天正愁无处寻找,谁知就在眼前。努尔哈赤脚心有七颗红痦子,这叫脚踏七星,贵不可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天一早,我就派人捉拿,亲自押送进京请赏。”
梨花听了,非常着急,好歹伺侯李总兵睡着了。她悄悄走到努尔哈赤房里,推醒努尔哈赤,告诉了李总兵要抓他送京请赏的事。经过一番商议,两人一起逃走。努尔哈赤说:“这次逃出去,你就是我的人了,如果以后我真的做了皇帝,就封你做皇后正宫娘娘。”他们偷偷的来到马棚,牵出大青马和二青马。出了花园后门,努尔哈赤骑上大青马和二青马。出了花园后门,努尔哈赤骑上大青马,梨花上了二青马,快马加鞭,飞逃而去。大青狗也紧随其后,狂奔飞驰。
李总兵一觉醒来,一摸身边无人,睁眼一看,梨花不见了。急忙喊人去找。回报说梨花夫人和努尔哈赤、大青马、二青马、大青狗都不见了。李总兵说:“一定是逃跑了,赶快集合人马追赶。”
努尔哈赤与梨花跑着跑着,天已放亮。看看前面一个大烂泥坑,努尔哈赤双腿一夹,猛加一鞭,大青马一跃而过。可是,二青马没越过陷进了泥潭里。努尔哈赤下马,把梨花拽上岸来,二人弄了半天,怎么也没把二青马拽上来。这时,看见后边尘土飞扬,听到喊声连天,知道李总兵的追兵赶上来了。二人只好合乘一马,带领大青狗又跑。
大青马跑了一夜,又二人同骑,渐渐的慢了下来。李总兵的追兵也越来越近,双方已能互相看到了。梨花说:“大青马驼着咱们两个人,跑的太慢,这样会被他们抓住的。让我下去,你一个人骑马逃出去吧。”努尔哈赤说:“不行,我不能舍弃你。”梨花说:“那我们俩都完了。不如舍弃我,你逃出去。将来得帝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了。”说完,猛劲一挣。努尔哈赤猝不及防,急忙拽了一把,没有拽住,梨花栽下马来。这时,追兵已到近前,努尔哈赤无能再救,梨花被捉,送回总兵府。努尔哈赤只身催马急奔,大青狗尾随不舍。跑啊,跑啊,钻进了一片大苇塘。在越过一个水泡子时,马失前蹄,大青马进了烂泥塘。大青马劳累过度,怎么也爬不出来了,连累带憋死去了。努尔哈赤也摔昏了,大青狗把他拽出了烂泥塘,拽到一个芦苇密集的地方藏了起来。
李总兵带兵赶到苇塘边,派兵到苇塘找了一会,没有找到,就放起了大火,想把努尔哈赤烧死。乌烟滚滚,火势熊熊,很快烧到了努尔哈赤身傍。大青狗先是左扑右滚,由于火势越来越猛,无济无事,他就跳进烂泥塘,滚了一身泥水,跑上岸,在努尔哈赤身傍转圈打滚灭火。这样往反数百次,火也灭了,它也累死了。
大火一过,被烧死的野兽的气味召来了一大群乌鸦,落在努尔哈赤和大青马、大青狗的身上。李总兵及追兵一看,一片荒野被烧成焦土,天空乌鸦成群结队,此起彼伏,哇哇直叫,似乌云一般,遮住了太阳,互相争食烧死的野兽。他们心想,努尔哈赤一定被烧死了,现在乌鸦也正在啄食他的尸体呢。看看无所发现,也就收兵回府了。
努尔哈赤醒来,借着夕阳,看看周围火烧的残景和满身泥水累死身傍的大青狗,又看看累死烂泥塘的大青马和漫天哇哇叫的乌鸦,明白了发生的一切,不觉黯然泪下。他跪在地上,对天起誓说:“大青狗啊,大青马、二青马啊,神鸟乌鸦,是你们救了我。梨花夫人,你的大恩大德,天高地厚,我努尔哈赤永世难忘。有着一日,我登基做皇帝之时,一定教我的子孙世世代代纪念你们,永世相传。”说完,叩了三个响头,起来回到了老家赫图阿拉城。
李总兵回到总兵府,严刑拷打梨花夫人,把她的衣服都扒光了。拷问了一气,累了,就回屋休息了。梨花乘其无人,挣开绳索,上吊死了。
后来努尔哈赤打败了明王朝,当了皇帝,开创了大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满族故乡和一些满族集居的地方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大青马救驾、乌鸦救驾、大青狗救驾和歪里妈妈(梨花夫人)的故事。满族至今仍保留着不吃狗肉、不带狗皮帽子;如有的吃了狗肉,不准拜见祖先,或者喝面碱水洗了肠子才准回家拜见祖先;在宫庭院内和满族院内都要竖索罗杆子,逢年过节,都要在索罗杆子上锡斗里装上米、肉,让乌鸦来进食,不准打乌鸦等习俗。在宫庭里和满族人家要供歪里妈妈偶像,因梨花夫人死时没穿衣服,一般满族人家都供在门后,过年祭祀时不点灯,叫背灯祭。在葬努尔哈赤的清福陵还设有大青马、二青马的石像生等等。
在清永陵内,表现尊犬、崇犬的象征有二处。一处,在启运门东山墙外侧歇山坡遮当处,有一幅沥粉素描壁画,长约1.2米,高约0.8米,一条腾云驾雾的行龙,由北向南奔腾,龙身上驼着一条奔驰的大青狗,狗奔跑回头而望,栩栩如生。这种将大青狗置龙身之上的作法可谓崇犬致极,绝无仅有(1982年大修时发现)。另一处是四碑亭石劵门左右两块角柱石正面的浮雕坐龙,龙首、龙须、龙鳞、龙身,龙爪却似犬爪。前爪,一爪触地,一爪上举,托耍火珠,臀部坐地,好似一条坐地戏耍火珠的犬,非常逼真。图中上部火焰、祥云缭绕;下部有陡峭的山石,石上还生出几棵参花。这是将犬龙化了的崇犬象征。
解密清朝兴衰的风水龙脉
景祖显祖缘何迁出又迁回?
在永陵的历史上,有一段清朝其他任何陵寝都没有的特殊经历,那就是景显二祖及其皇后从永陵迁出34年后,又再度迁回了永陵。二祖为什么要迁出永陵?
满族一向有崇敬祖先的优良传统。天命七年(1622年)初,努尔哈赤攻取了辽阳以后,以辽阳城大且破旧,不易防守为由,废弃不用,另在辽阳城东五里的太子河畔营建新都,定位国都,命名“东京”。迁都东京后,为了祭祀方便,努尔哈赤在东京城北四里的杨鲁山营建了新的山陵,因邻近东京,故称东京陵。
山陵建成后,天命九年(1624)四月初一日,努尔哈赤派族弟前往褐图阿拉展拜祭祖陵,并将葬在那里的先祖,后妃们迁到了新建成的东京陵。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又敕封杨鲁山为“积庆山”,岁时以祭,长年不辍。
清永陵被誉为关外第一陵,这里葬着清王朝的六位祖先。
与沈阳市境内的昭陵、福陵统称为关外三陵。
时隔34年后,为什么将景、显二祖又迁回了清永陵呢?其实早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十六日,以议政大臣鳌拜为首的一些大臣上书顺治帝说:“兴京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自克取辽阳后迁至东京,原以便展谒,申祭飨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兴京皇陵风水实系第一福地。请仍迁景祖、显祖陵于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旁、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祥攸萃,宜如所请,将各陵界内坟墓、房屋俱应迁移。被圈地亩应交户部拨补。”顺治帝福临认为整拜的这个建议不可行。他在奏章上批阅说:”东京二陵自大祖、太宗时择吉恭迁,安奉已久,展谒致祭,孝慕可申。今以地理之言,又议迁移,恐未合理。况本朝诞膺天眷,国运昌隆。移陵东京之后,肇基一统,垂裕万年。言平福地允惟至善。至于周围界内臣民坟墓安集已久,议令改迁,亦属未协。其另议以闻。”福临否定了鳌拜的建议。但过了一段时间,鳌拜等人又旧话重提,再次建议迁回二祖,他们的理由是“陵寝风水所在,今议将东京二祖陵迁附兴京,于理为协。”。这次福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采纳了这个建议。于顺治十五年九月初八日将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迁回兴京陵。随二祖一同迁走的还有武功郡王礼敦、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鳌拜等人两次上书将二祖迁回永陵,提出的理由都是认为永陵实乃第一福地。那究竟永陵的风水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葬书》曰:“土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齐,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西北一公里处,龙祖为长白山,龙祖从东北转北再转东南逶迤而行,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永陵龙前呼后拥,龙行有如巨浪蜂拥,气势非凡,到头开肩展开金水连珠帐,左右二缠护龙护送到头。穴星为巨门星体,穴星正顶下脉,到山脚现孩儿脑,开口吐唇,左右龙虎均称,结为巨龙含珠之穴。永陵之龙,形势俱佳,具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四周群山朝拱,众水朝宗,前方若百官朝揖。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穴前明堂开阔宽平,天门开而地户闭;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罗列。午方烟筒山,巍峨而雄伟。寅方天马星秀,禄马贵人方秀砂耸起。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更加神奇的是,“青龙,白虎,近案”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玄而又玄的是永陵后山有十二星峰中,中间三个星峰最高,此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之鼎盛正相对应。嘉庆以后,清朝逐渐衰落;最后一个星峰隐约难见,几乎不能称其为峰,第十二个皇帝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亡国之君。
这一切,是纯粹的巧合,还是风水真的如此不可思议?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或许真的是一种天意。
清朝发迹的风水传说
清朝发迹的风水传说——清永陵
九牧林医家导读:博主曾有幸于在2004年12月份,组团到辽宁等地考察,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在沈阳、抚顺等地,到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参观考察游览。那时,刚巧在五个月前的7月1日,清永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博主就清朝发迹的风水与传说,整理与朋友们共欣赏。
一、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
清永陵位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座落在永陵镇西北一公里之启运山南麓。陵寝依山面水,四周群山拱卫,众水朝宗,山环水抱,风景壮观,交通方便,气候宜人。
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初盛京三陵之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兴京陵为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这里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顺治五年清世祖福临追封孟特穆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并追封礼敦为武功郡王,塔察篇古为恪恭贝勒。
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陵寝总占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陵前有八百多米笔直的参拜道。参拜道的南端东西两侧,及参拜道的北端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下马石碑。陵寝建筑,黄瓦红墙,琉璃瓦顶。形制简陋、朴实无华。陵山、享殿、方城门皆冠名“启运”以示满族发祥于此,清朝肇基于此。前院内并列四皇帝,四皇后圣德神功碑楼是清帝陵寝中的特例。小木作硬山式正红门别具满族特色。碑楼“坐龙”石刻为清帝王陵中仅见。君臣一陵、四帝后聚葬亦为中国帝王陵葬制中所罕有。建筑早、规模小、墓主多、辈分高、形制简、特色浓是清永陵的主要特征。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
记得好象是《地理原真》书上,有句这样的话:“自古以来,出圣出贤尽在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
概观中国历史,王朝更替之际多有风水逸话伴之先后,而出现在“真命天子”左右的“王气”或“天子之气”更是频出不穷,王朝的正统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这种“天命”观念所支撑的。
当年秦始皇深谋远虑,得知五百年后金陵之地将出现“天子之气”,于是掘山断脉,以扑灭该地所孕育的山川灵气;刘伯温望天相,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新王朝的创建是以否定旧王朝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需要暂时割断历史的连续性,而连续性的断绝又代表了新王朝正统性的丧失。于是,为了确定正统,重新建构历史合理性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个合理性就是所谓的“天命”标志——“天子之气”,亦即风水。
当年被汉人们称为异族王朝的清朝,当然不会忘记援用风水说和天命说来主张其正统地位,也许正因为是异族,就更需要强调它在中国王朝谱系中的历史连续性。主张这种天命说的风水故事,主要靠传说和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民间,而在正史《清史稿》中却几乎不见其踪影。口头传承有时会转化为文字记录,并作为王朝历史的一部分被人们传播,被人们所记忆。而当这个记忆被引申到政治场域时,它便会由“多声道”切换为“特权化了的被控制的记忆”。
在与风水相关的这种历史记忆,不是在生活实践的场域,而是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中被唤起的,在这种情境下,风水从以往的“迷信”话语中解放出来,扮演着一个创造“传统文化”的助手角色。而对满族而言,“传统文化”始终伴随着征服王朝的历史性特征。
今天,我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历史记忆就被人们重新唤醒,无形的记忆变成了具体有形的“神树”或赫图阿拉城的宫殿,而“风水宝地”,如今也成了满族认同的依据之一。
二、清永陵神树传说
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与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他怕混龙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风水先生到东北破除100条龙脉。他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发现龙脉,就在龙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沟,意思是割了龙首,或在龙头上压个小庙,以表示镇住了龙气。就这样,他们一连破了99道龙脉。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他想,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谁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回京复命去了。
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祖先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于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走下来,打算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烟囱山下,见天色已晚,就住进附近一个小店。可是,店主人见他身背骨灰匣,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店。无奈,他只好背着父亲的骨灰匣走出小店,来到龙岗山脚下,见有一棵大榆树,树干离地三尺分叉,于是便把骨灰匣放在上面,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第二天,他来取骨灰匣想继续走路,可是却怎么拿也拿不下来,越使劲越往里长。一着急,他急忙借来一把斧子,想把树杈劈开,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树竟流出几滴血来。他赶紧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了看大榆树,又看了看周围的山形地势说:“这儿是块风水宝地,前有呼兰哈达(烟囱山)相照,后有龙岗山相依,龙岗山有12个山包,你家里将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违,你就把尸骨葬在这里吧。”原来,那条“悬龙”正盘在这棵大榆树上,被努尔哈赤的祖先给压中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长白山,把部落迁到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住了下来。后来,努尔哈赤以父祖被害为由,发布“七大恨”起兵,他东征西讨,真的打败了明朝,做了清王朝开国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龙天子。
此题材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辽宁省新宾地区,上述故事不但导游给我们讲解,考证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新宾满族研究所编《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上记得非常详尽。
民间流传更多的故事版本,背尸骨占风水的主人公,并非努尔哈赤祖父,而是努尔哈赤本人。
我们听了,也作了考证,注意到故事主人公虽说祖父,但没有出现具体名字,整个叙述是围绕着努尔哈赤展开的。这说明,该传说的记忆核心不是“祖父”,而是“努尔哈赤”。
故事龙岗山,就位于清永陵后面的启运山,从远处望去,确实可见蜿蜒起伏的12个山头。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长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李敦、叔父塔察篇古。
据说,1599年(万历26年)陵墓建成之初只葬有福满一人的遗骨,其它都是1659年(顺治15年)从辽阳东京陵迁来的。从这点看,故事版本更接近于“史实”。而民间流传的努尔哈赤葬父之说,虽不符合史实,但与前者相比,在百姓中流传更为广泛。
《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是随着旅游开发工作的展开,于1999年编写而成的,其内容多取自当地的民间传说。也许是编者在采集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了上述事实而加以修改的。例如,在沈秀清、张德玉主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中的“神树”故事中,葬父于悬龙之上的主人公就是小罕子(努尔哈赤的爱称),在参观考察中,收集到的几个故事版本,也具有同样内容。
1779年(乾隆43年)乾隆帝第三次东巡祭祖时,曾经将这棵榆树封为神树,并写下《神树赋》一篇。乾隆御笔《神树赋》石碑现保存在永陵的西配殿内。如果说在此碑文之前,关于榆树盘悬龙、努尔哈赤占风水的故事只是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的口碑记忆的话,那么乾隆御笔碑文的出现便意味着口碑记忆到文字记忆的转化,或者是从民俗记忆到权力支配者记忆的转化,同时它也代表了口头记忆变成历史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据传,1863年枝繁叶茂的大“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而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谢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半个多世纪以后,“神树” 再次被吹入了生命的气息,曾经被人遗忘的永陵重新开始受世人的瞩目。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下展开的辛亥革命,将满族等同于清王朝,满族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逐步好转,文革后随着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1985年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于辽宁省新宾县诞生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制定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计划,当时利用的主要是包括永陵、赫图阿拉城(1616年努尔哈赤为后金所建的都城)在内的清前史资源。永陵文物管理所“为了满足广大满族人民的愿望”,在启运殿又栽了一棵榆树,名曰“瑞榆”。
如果说“神树”曾经是清朝命运的象征的话,那么这棵新的“瑞榆”便可谓是当代满族命运的象征了,如今,它正亭亭玉立地在矗立在永陵启运殿的后山坡之上。
清永陵于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永陵和赫图阿拉城的风水
努尔哈赤(或其祖父)授天意将先祖遗骨葬于永陵,从风水角度来看,永陵自然是一个山青水秀,“王气葱郁”的吉壤。
精通风水的同行朋友说,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
清永陵前方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
朋友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
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努尔哈赤当年建立后金政权时,首先设都城于赫图阿拉,故此地又称后金第一都。据民间传说,努尔哈赤最初在离赫图阿拉几公里远的费阿拉城建了一座城堡,但是在那里每天都发生一些不顺心的事,努尔哈赤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问其缘由。风水先生道:“罕王爷,您每天仔细听听,看有没有鸡叫声,如果有,那便是您应该去的地方。”
一天早上,从鸡冠山的北边果然传来了响彻云霄的鸡鸣声,努尔哈赤相信了风水先生的话,带着家人和官兵到达此地,重新修建都城,此地即赫图阿拉城。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周围其它女真部落,并于1616年创建了后金政权。
关于赫图阿拉的好风水还有另一个传说。
有一天,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到赫图阿拉的一个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两个道士也在那里。道士们对主人的盛情款待感激不尽,便向他们道出了一个秘密:“此乃非寻常之地。城北两个莲花池为神龙二目,八月十五莲花盛开之时,你可将祖先遗骨掷于莲花之上,花瓣即会闭合,如此,你的后人便会成为天下之王。”塔克世听罢此言,赶在那个村民之前将自己祖先遗骨投掷于莲花之上。只见满池的莲花含羞般地收起那鲜美的花瓣。村民来迟了一步,就这样,好风水被塔克世抢走了。努尔哈赤后来成为后金国的大汗,就是因为其父塔克世占了好风水。
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的选址,是风水先生所预言的结果,清朝之前身后金国创建的必然性也由风水得到了证实。于是,清王朝的正统性在赫图阿拉城又一次找到了有力的依据。关于努尔哈赤祖先遗骨埋葬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而在此重要的是这些传说所具有的隐喻性效果。
风水先生提到的“神龙二目”(两潭荷花池)于日俄战争期间遭到俄军大炮的轰击,导致莲花池决堤,池水流出城外。1999年“恢复”赫图阿拉城时,首先恢复了“神龙二目”,以确保赫图阿拉的好风水。
四、赫图阿拉城内的“神龙二目”
饶有兴趣的是,赫图阿拉城的复原工程自始至终有一位风水先生参与其中。手拿堪舆古籍和罗盘,在建筑工地上四处奔忙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赫图阿拉城原来是一个普通村庄,村子里原来有81座大小庙祠分散于村庄各个角落。施工开始后,全村居民搬迁异地,整个村庄一夜间被夷为平地,这些庙自然也不能幸免。据说,此后,工地上经常发生事故,比如,卡车出故障、经常有很多人出现头晕目眩现象等等。风水先生认为这是原来住在庙里的胡仙(狐狸)、黄仙(黄鼠狼)、长仙(蛇)、蟒仙等在作祟,于是,经头领批准,在城内一个角落修建了一座 “万神庙”,以便安置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游荡的神灵。
赫图阿拉城是新宾满族自治县利用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开发旅游的重要一环。民俗知识在“传统文化”名义下开展的旅游开发中,获得了重要的位置。
在这里,风水实践由日常的生活实践转为创造传统文化的实践,通常被禁止的各种“迷信活动”在这个特殊的空间获得了合法性。
由此可见,标榜“传统文化”的观光地,有时是允许暂时脱离国家意识形态的非日常空间。
五、風水力量种种
长白山为东北最高的山脉,龙气旺盛。中国历史上的金朝、清朝就是兴发于这里。清永陵为长白山来龙,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最后在苏子河畔形成一个有十二个山包,长约数公里的龙脉,在龙脉的东部结一龙穴宝地。努尔哈赤的祖坟清永陵就位于这里。
永陵背靠启运山,前朝烟筒山,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堂局苏子河如玉带环抱,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在考察参观中,有幸与风水师同行,结合工作人员解说,了解和目睹清永陵启运山龙脉,从西部的龙头到东部的龙尾大大小小的山峰总共12座,与清朝有12帝相吻合。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
清永陵前方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令人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
在风水界有种说法,人死后一旦火化,就没什么风水灵力了。通过清永陵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火化后的骨灰,还是有很大的风水力量的,不可轻视。
关于神树,乾隆皇帝曾有题词。该神树后来于同治二年七月十三日,被一场暴风骤雨刮倒。后人就在原神树的位置新栽榆树一棵。
后人把这些加以形象的说明,说山峰高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长,山峰低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短,山头高低代表了各代的兴旺程度,回顾清朝历史,居然一一对应。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冥冥宇宙之中的一种无形的必然,请诸位朋友评说。
今天,满族被定位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成员之一。在“传统文化复兴”之风盛行之际,很少有过关于何为满族传统文化的真正讨论。
不管其构成如何复杂,清朝作为“异族王朝” 装点了中国帝国史的最后一个篇章,这个“异族”指的当然是“满族”。对于将自身认同诉诸于王朝历史的满族而言,他们的传统文化恰恰是他们的“源自历史的文化”。而对于地方政府和满族精英而言,再现辉煌的王朝史可能比恢复正在消失(经常是不得不在地下活动)的萨满教要重要得多。
其实,从某种意义说,满族已超越“少数民族”的框架,作为清王朝谱系承继者的身份出现,而王朝的正统性,就是意味着满族谱系的正统性,天命说与风水说,作为其有效依据深深地刻印在满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清朝宫殿风水益战事毁内院图
后金兴建的皇宫,遵循着一种“一殿居正中,十亭分左右”的建筑布局。“十亭”就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和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篮、镶蓝“八旗亭”,统称“十王亭”。这种布局,在中外古今帝王宫殿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是当时以满族为体的八旗组织政体在渗透五行学问的宫殿建筑文化上的生动体现,也是沈阳故宫中满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
“十王亭”并不只是一种表明政权关系的摆设,还有着自己的实用功能。清太宗时期,八旗的办事机构就分别设在各期亭中。如果说大政殿是整个国家的“衙门”,那么八旗亭便是各旗的衙门。在大政殿举行大型庆典和筵宴时,八旗官员都要在自己所属的旗亭前列坐,参加典礼或宴会。因为这两项在陪都盛京进行的特殊礼仪,八旗亭成了沈阳故宫建筑中唯一在清入关前后都连续使用的地方。
清朝入关以后,按照朝廷礼仪,到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陪都盛京(公元1634年,未了沈阳建筑的胸围和国运的昌盛,皇太极下令改沈阳为“谋克敦”,汉语意思是兴盛的意思。所以沈阳又被称为“盛京”)官员也要象入关前一样,来到八旗亭前,面向大政殿内空荡荡的宝座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留都”人们向皇帝祝贺节日,称为“摇拜朝贺”。
八旗亭的排列更是大有学问,在清代,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驻防守土,一般都是两黄居北,两白旗居东,两蓝旗居南,两红旗居西。沈阳故宫八旗亭的排列也是按上述方位排列的,只不过是为了整齐美观,把东测的两白与西则的两红分别向前移到了与翼王亭和南北两旗亭呈八字学形的一条进线上了。
八旗如此排列,完全符合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按着五行学说,北方黑(蓝色和黑色都称为青色,白天的大海为蓝色,而夜间的大海则为黑色,故而蓝与黑色有某种互通关系)色属水,南方红色属火,西方白色属金,东方绿色属木,中央黄色属土。
八旗如此排列,完全符合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按着五行学说,北方黑(蓝色和黑色都称为青色,白天的大海为蓝色,而夜间的大海则为黑色,故而蓝与黑色有某种互通关系)色属水,南方红色属火,西方白色属金,东方绿色属木,中央黄色属土。
八旗方位的设计者,就是依照这种说法,把象征土的两黄旗放在北面去克北方所属的水;把象征水的两蓝旗放到南面去克南方所属的火;把象征金的两白旗放在东面去克东方所属的木;把象征火的两红旗放在西面去克西方所属的金。这种精心设置的安排寓意着八旗劲旅的西面八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然而“一殿十亭”的建筑特色,也存在它的消极诱导,这是设计者所未能料想到的,此正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名言。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十王并立”,所以在清代皇宫内院中的争权夺位的故事就更格外显得惊心动魄。自老汗王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宫里的“一王扳倒众王”的一幕幕闹剧便接连不断。
八旗方位的设计者,就是依照这种说法,把象征土的两黄旗放在北面去克北方所属的水;把象征水的两蓝旗放到南面去克南方所属的火;把象征金的两白旗放在东面去克东方所属的木;把象征火的两红旗放在西面去克西方所属的金。这种精心设置的安排寓意着八旗劲旅的西面八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清朝皇帝的死因与风水有关
清朝历史如果从清太祖努尔哈赤算起,到清宣统为止,一共12个皇帝,共296年,如果从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算起到宣统一共是10个皇帝,共有268年的历史 。中国皇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始皇帝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2132年,共有492个皇帝。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开始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四朝。而明朝和清朝皆定都在北京,明朝前后共有16位皇帝,进北京的共有14位皇帝。清朝共有12位皇帝,进北京的有10位皇帝。
但是明清两朝居住在北京的二十四位皇帝中, 其大多数皇帝早夭,引起人们各种猜测,众说纷纭,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从风水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明清两朝皇帝大多数早夭。
要论及风水问题必须要从紫禁城说起,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就进入了紫禁城中。中国历代的皇家都很讲究风水问题,清朝也不例外,对于紫禁城的风水问题也是用过了一番心思 。大家可以从各种资料中了解到紫禁城中的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是有讲究的,无不是按照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的理论建造的,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虽然统治阶级可以控制天下的所有英才,来为他建造自认为最高等级的风水作品,但是为了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以及过分的追求静态的对称平衡。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皇宫一定要在正南方向开门,这样一来整个皇宫的气场就会发生改变,按照《易经》中的“ 八爻八卦图 ”的规律,开正南门的建筑中《乾》卦所代表的人物的气场就会受到克制,因为乾卦所处的位置是离卦的先天卦所处的位置,如果开正南门的话,正东方的乾卦就会受到来自南方的火气所克制,因为乾卦代表君王和一家之主,所以皇宫开正南门是大为不吉利的建筑方式 。另外,在《易经》中乾卦还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及男人和阳刚之气,开正南门乾卦就受克制,克制的意思就是不利的含义,所以整个皇宫之内尽是失去男性器官的太监居住和大批的宫女居住,一片阴盛阳衰的局面 。仅凭着皇帝这么一个真男人,怎么能抵挡住成千上万的阴人(宫女、皇后、太监等)之气呢?具体学理见下图:
从上面的图形中可以看出开正南门的建筑物的气场分布中,只有正北方(生气方)和东南方(天医方)及西南方(延年方)是最佳气场(这是以建筑物的中心点来计算的)。因为紫禁城是开正南门的建筑物,所以代表君主的《乾》卦受到来自南方的《离》卦的火气克制,对于居住其中的皇帝是非常不利的,就造成了清朝历代皇帝早夭的局面。那为什么皇帝身边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易经》中的八爻八卦图在过去流传不是很广泛,知道的人很少,更谈不上去应用了,假设皇帝身边的人不懂八爻八卦图就不可能知道开正南门会克死皇帝这个道理。
二是假设皇帝身边有知道八爻八卦图的人,并且还会应用。但是因为毕竟知道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还会是用传统的风水术来建议皇帝的,如果他讲出来会因为不符合众人的利益而遭到排挤的,所以它既便是懂也不敢讲出来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说皇帝身边根本就没有懂八爻八卦图的人,所以他们不知道开正南门能克死皇帝。”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古代的皇帝都是可怜的,自认为掌握了天下的智慧和人才,其不知也正是这些人才害死了他。可悲可叹!所以说,流传很广泛的不一定就是真理,大家都这样说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每当我游览紫禁城的时候,看到那些导游在为游人和外国的游客讲解紫禁城的风水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到一阵悲哀,悲哀的是为什么真相不被人知道呢?无论紫禁城的风水做到了多么的符合《易经》中的多少个细节,但是为什么紫禁城的风水在最大的问题上面却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呢?这个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是误国误民,克尽了皇族所有男人的雄风,最后偌大一个清朝政府要靠一个女人来执政(慈禧太后),最终是走向了灭亡。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风水上的原因是我们不可不正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紫禁城的风水没有问题的话,每一个皇帝身体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清朝历史上就不可能只有10个皇帝了,可能会有多个皇帝,那么朝代的年限也就不只是二百多年了,这样算下来清朝的历史就有可能延续到六百多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笑话呀?在一个风水学问的发源地,竟然存在着皇家风水错误的这么一个大问题,并且导致一个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假设清朝的皇帝都能有我国现代领导人的寿命,那么清朝的统治时期是不是就会达到六七百年的时间了,从清朝建国开始算起到我国目前时间2005年来统计,共有361年。如果清政府的风水没有问题的话,如果清政府不***的话,那么清政府最少有六七百年的天下,那样的话我国现在的国运就是清政府的延续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现在的国运必定要比清政府强很多,因为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高潮期和低谷期的,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解放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国现在的国运昌隆,就连领导人的寿命都很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好在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在伟大的毛主席英明领导下,没有进入紫禁城,才免遭风水的迫害。所以,新中国的领导人都是很长寿的。然而,这样一个笑话的翻版在今天却还在民间上演着, 由于近二十年来的开放搞活,风水热又兴了起来,由港台地区和东南亚不断传入所谓的真传风水术,在民间正广泛的流行着,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骨子里去了。在民间有人故去了都要请阴阳先生或者风水先生给寻一块风水宝地,以安葬亡人。几乎每一个商人开业都要请一位风水先生给指点指点,或者每买一处房子都要请人给看一看,这些人的做法本无以后非,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风水之说毕竟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过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的风水术是不是假的,能否给你带来好运。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普遍流传的风水术都是伪术,都是经过一些人有目的的修改过了的风水术。如果任由这些伪术随意流传的话,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运气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首先人民的身体素质下降了,男女比例失调了(因为坏风水会损男丁),人民的道德水准下降了,长此以往整个民族就会衰落下去。所以,在此我呼吁整个社会应该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风水问题,千万不要小视了风水这个社会问题。应该组织研究团体,从真正意义上去研究风水的实用性与学术性。摒弃那些传统风水学中的糟粕学说,正本清源,还风水学一个本来面目,使水学真正能为国为民发挥出作用来。
周三 十一月 06, 2013 8:28 pm 由 冰枫
» 【测试】你和鬼鬼的交谈能力,不信勿进。~
周二 五月 07, 2013 3:10 pm 由 加勒比海盗
» 绝对真实的故事
周一 三月 25, 2013 7:17 pm 由 鬼后
» 鄂州初中生离奇死亡,在家中上吊
周一 三月 25, 2013 7:08 pm 由 鬼后
» 驱邪小窍门
周一 三月 25, 2013 7:02 pm 由 鬼后
» 最难的是抓住实质
周一 三月 25, 2013 3:52 am 由 鬼后
» 有了掌声并不一定成功
周一 三月 25, 2013 3:50 am 由 鬼后
» 2012最牛高考作文
周一 三月 25, 2013 3:45 am 由 鬼后
» 张国荣生前最后通话曝光 让经纪人赴自杀酒店
周一 三月 25, 2013 3:13 am 由 鬼后